成员观点|“十四五”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网站首页    行业前沿    成员观点|“十四五”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专家  朱黎阳

 

        专家简介:朱黎阳,中国再制造50人论坛成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环资部主任。

 

  2020年10月10日,黎阳主任在2020中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峰会”上做了题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政策解读专题报告。报告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九大提出的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与未来展望。   

 

   一、循环经济发展成就

   1.“十一五”时期

   循环经济成为了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专门成立循环经济处,统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先后颁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组织开展了两批178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在省市、园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包括再制造试点。

 

   2.“十二五”时期

   国务院发布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在对循环经济成果进行系统性总结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循环经济细分领域的专项行动。如:工业领域开展了7批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再制造试点,确定了100个园区实施改造和42个再制造试点。

 

      3.“十三五”时期

   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国务院颁布实施《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开展了50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100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制定再制造等领域相关制度文件、标准。

 

   二、新时代循环经济发展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循环经济也在不断变革,新旧动能转换,为循环经济的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催生了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新的潜力。

   生产领域循环经济新实践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的规模化发展等。消费者领域的循环经济新实践包括“互联网+”回收体系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等等。这些新兴的循环经济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效率的提高点和效益的增长点。

新时代下的循环经济既注重传统“3R”的理念的深化,又注重内涵的创新和延伸。新时代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完善与创新制度体系、利用互联网思维、融入分享经济模式、拓展循环链接尺度、强化科技创新五个方面。

 

   三、“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要抓住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动融入新时代、进入新阶段、做出新贡献。

 

   1.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国家战略布局重点涉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等。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为例,用循环经济丰富的内涵和多元化实践模式指导京津冀及周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转移和升级探索跨地区产业合作及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实现京津冀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

   2.构建绿色产业链,提升经济双循环格局

   循环经济将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协调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构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业链”以及“绿色制造链”,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双循环体系的产业链畅通。

构筑现代绿色产业体系,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装备和工艺,减少并优化工业运营的要素投入,以期实现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产品和服务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明显提高,进而在未来产业链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经济双循环体系中提升产业链水平。

 

   3.推进绿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新型城镇化

   在城镇改造和新区建设中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系统优化、集成共享,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推进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

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循环共享的生产生活共生型城市循环发展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撑,更有助于成为加速“双循环”中内需循环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

 

   4.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变

   加大对新型电子材料、信息设备制造、信息基础设施、智能机器等的循环化改造,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能。积极支持再制造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大型工业装备、办公设备等的再制造,严格质量和标识管理,推进大型轮胎翻新。推动再制造业集聚化发展、数字化发展、绿色化发展和智能化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实现循环经济“再利用”原则最为有效的途径,是绿色制造的重要环节,发展基础和制度环境良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关键期,大有可为。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循环经济也将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更加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治理结构和政策机制,更加期待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更加需要于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持续发挥主战场作用,不断开辟循环经济发展新局面,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新内涵。

2020年10月23日 11:10
浏览量:0
收藏